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妇科 >> 正文

产后发热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1:37:11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产后发热包括了西医所称的产褥热。产褥热属产后发热中感染邪毒型,是最急最重之证。

产后发热的诊断要点

  • 在产褥期尤以新产后,出现与产褥有关的发热为主证,便可诊断为本病。
  • 根据热型、恶露性状、小腹痛情况等,分辨产后发热之病因及证型。
  • 必须进行妇科检查及血液分析,首先明确有无产褥感染。如高热寒战,妇查从外生殖器至内生殖器盆腔部位出现急性感染阳性征,白血球明显升高者,为产褥感染,应高度重视病情的发展变化。
  • 产褥期发热还可由内外科疾病如淋证、肠痈、痢疾等引起,均须作鉴别。

    产后发热的辨证分析

    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感染邪毒,血瘀,外感和血虚所致。

    产后发热,病因不同,症状各异,临床上应抓住热型、恶露以及腹痛作为辨证要点。一般来说,高热寒战,恶露紫黯如败酱或有臭气,下腹剧痛拒按者,为感染邪毒;发热恶寒,恶露如常,无腹痛者,为外感发热;寒热时作,恶露色黯有块,下腹疼痛者,为血瘀发热;低热不退,恶露量少色淡,腹痛绵绵者,为血虚发热。治疗产后发热大多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如属邪毒感染发热,则为最急最危重,初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传变营血时,常须中西结合进行抢救。

    产后发热的辨证论治

    感染邪毒型
    【证见】 高热寒战,恶露色如败酱,或脓性或有臭气,可有血块或胞衣残块。腹满硬而痛,拒按;烦躁或谵妄,口渴,面红目赤,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主方

    (1)五味消毒(吴谦《医宗金鉴》)合大黄牡丹皮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金银花15克,紫背天葵10克,大黄10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30克,益母草30克,连翘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如高热不退,便秘几日不解,出现阳明腑实证者,需加重大黄用量,并加芒硝、枳实,以清热泻下逐瘀。

    本证变化多端,传变迅速,病情凶险,必须采取产后“三审”的诊断方法和卫气营血辨证以及现代检查手段,严密观察,随证处理。

    (2)如热入营血,证见高热汗出,烦躁,斑疹隐隐,舌红降,苔黄燥,脉弦细数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玄参2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20克,淡竹叶15克,丹参20克,黄连10克,水牛角30克,败酱草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并同时口服清开灵,每次1~2瓶,每日2-3次。

    如热陷心包,证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甚或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者,急需清心养阴开窍。可用清营汤送服紫雪丹,静脉滴注醒脑静或清开灵。此为中毒性休克阶段,必须中西医结合抢救病人。

    如有胎盘胎膜残存官腔(经妇查或B超助诊),在抗感染、抗休克下择时行清官术。

    如有盆腔脓肿,可行后穹窿切开排脓。术前后可在下腹外敷双柏散,以助炎症包块的消散。必须防止炎症扩散为弥漫性腹膜炎。

    (3)如产后子宫内膜炎不能控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下肢痛、肿、硬、发白,腓肠肌和足底痛,不能行走、站立或不能着地等证,治宜养血益气,化瘀通痹。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合生化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姜3片,大枣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川芎9克,炮姜9克,鸡血藤30克,毛冬青20克,益母草30克,防己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再煎水浸患肢。

    2.中成药

    (1)清开灵口服液,每次l~2瓶,每日3次。

    (2)仙方活命片,盆腔脓肿包块者加服用,每次8片,每日3次;并于下腹部外敷双柏散。

    血瘀型
    【证见】 产褥期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口干不欲饮。舌黯有瘀斑,脉弦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退热。

    【方药】

    主方生化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9克,桃仁15克,炙甘草6克,炮姜9克,益母草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丹参20克,牡丹皮15克,白薇15克。水煎服。

    外感型
    【证见】 产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肢体疼痛,无汗或咳嗽。舌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

    (1)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淡竹叶15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牛蒡子12克,淡豆豉10克,薄荷6克,荆芥6克,芦根20克,青蒿10克。水煎服。

    (2)若证见产后寒热往来,胸胁痞满,口苦咽干目眩,不欲食,心烦欲呕,舌尖边红,苔白润,此为邪犯少阳,治宜和解表里,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5克,法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黄芩15克,大枣5枚,生姜3片,白薇15克,青蒿10克,神曲15克。水煎服。

    (3)如若产时正值盛夏酷暑,证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身重体倦,胸满气短,恶心呕吐,或兼恶寒。舌红少津,脉虚数者,为感暑伤津,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处方:西洋参5克(另炖服),石斛15克,麦冬15克,太子参30克,黄连9克,淡竹叶15克,荷叶15克,知母15克,甘草6克,西瓜翠衣30克,生薏苡仁30克。水煎服。另吃西瓜,以清热解暑利尿。并注意卧室内通风。

    血虚型
    【证见】 产后低热不退,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腹痛绵绵。头晕目眩,心悸少寐,四肢麻木,纳呆多渴。舌淡苔白,脉细数。

    【治法】 补益气血。

    【方药】

    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加减

    处方:北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6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青蒿10克,益母草30克,地骨皮15克,白薇10克。水煎服。

    如偏于阴虚内热,去北黄芪、当归,太子参易党参,山药易白术,加增液汤,知母,以养阴清热。

    此外尚有伤食发热或蒸乳发热,宜消导化滞或通乳,其热自退。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