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 正文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四集外科鈐古方第 2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22:27:29

五福化毒丹
治咽喉牙口瘡毒腫痛, 並小兒一切熱毒瘡癤, 驚惕煩躁, 口舌生瘡, 夜臥不寧等證。 玄參, 桔梗, 各二兩半。 茯苓, 三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 各一兩。 甘草, 七錢半。 麝香, 少許。 金箔, 二十片。 右為末, 煉蜜丸, 芡實大。 每服一丸, 薄荷湯化下。 若痘毒上攻, 口齒生瘡, 以生地黃汁化服, 及用雞翎掃傅患處。

奪命丹
治疔瘡發背等證, 或麻木, 或嘔吐, 重者昏憒。 此藥服之, 不起者即起, 不痛者即痛, 痛甚者即止, 昏憒者即甦, 嘔吐者即解,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即潰, 有奪命之功, 乃惡證中之至寶也。 蟾酥酒化, 輕粉, 麝香, 各五分。 枯礬, 寒水石煆, 銅綠, 乳香, 沒藥, 各一錢。 硃砂, 三錢。 蝸牛, 二十個, 另研, 無亦可。 右為末, 用蝸牛或酒糊搗丸, 綠豆大。 每服二三丸, 溫酒, ?湯下。 或用?白三四寸, 病者自嚼爛吐於手心, 包藥在內, 用熱酒和?送下, 如人行五七里, 汗出為效。 重者再服一二丸, 或外用一丸入瘡孔內, 以膏藥貼之。

飛龍奪命丹
治一切疔瘡毒瘡, 出汗則愈, 神效。 乾蟾酥, 二錢, 乳化。 沒藥, 硼砂, 寒水石煆, 雄黃, 各三錢。 乳香, 硃砂, 血竭嚼成餅者真, 枯礬, 各一錢。 輕粉, 冰片, 各五分。 蜈蚣, 一條去頭, 酒浸焙乾。 蝸牛, 四十丸個, 研為膏, 或無亦可。 右各研為細末, 取蝸牛, 蟾酥研勻, 入諸末熟杵丸, 綠豆大, 硃砂為衣。 每服四五丸, 嚼?白一口, 吐在手心, 將藥包?內, 用溫酒吞下, 須臾汗出, 或少吐瀉, 毒即解。 立齋曰: 前回生丹乃慓悍攻毒之劑也, 蓋無經不至, 無氣不動者。 後奪命丹尚緩。 若食一切禽畜毒物, 及瘡脈浮緊細數, 毒畜在內, 並惡毒證, 凡宜汗吐者, 當用前丹有神效。 若老弱之人, 或瘡毒稍輕者, 宜用後丹, 或更以隔蒜灸之為良。

回生丹
李頤顏先生口授, 非泛常之藥, 萬寶之秘, 專治一切疔毒, 並有神效。 金腳信, 明磠砂, 明乳香, 半夏, 上紅丹, 各五分。 巴豆肉不去油, 明雄黃, 大南星, 南硼砂, 各一錢。 大斑蝥, 十五個, 去頭足翅。 右為細末, 旋取蟾酥和丸, 麻子大, 硃砂為衣。 每服十五丸, 好酒下, 看瘡生上下, 食前後服, 能飲者至醉為佳。 凡腫毒失治, 毒氣入腹, 用此藥能起死回生, 服藥後吐瀉俱作乃甦。

通氣散
治時毒腫甚, 咽喉不利, 取嚏以泄其毒。 玄參, 一錢半。 牙皂, 川芎, 各一錢。 藜蘆, 五分, 一方無此。 羊躑躅花, 二錢半。 右為末, 用紙燃蘸少許入鼻內, 取嚏為度。 按: 此方止用皂角, 川芎, 北細辛三味即可, 亦不必藜蘆躑躅之毒品也。 總不若通關散為妙, 方在因陣九十八。

梔子仁湯
方在寒陣十九。 治發熱狂躁, 咽喉腫痛。

六味梔子仁湯
治時毒腫痛, 大便秘結, 脈沉數。 山梔炒, 枳殼, 大黃煨, 升麻, 牛蒡子炒, 鬱金, 等分。 右水煎服。 或為細末, 每服三錢, 蜜水調下。

清肝益營湯
治肝, 膽, 小腸經風熱血燥, 筋攣結核, 或耳項胸乳?肋作痛, 並一切肝火之證。 山梔, 當歸, 木瓜不犯鐵, 茯苓, 各一錢。 柴胡, 芍藥炒, 川芎, 各七分。 龍膽草, 八分。 白朮, 二錢。 熟地, 一錢半。 炙甘草, 五分。 右薑, 水煎服。

清心湯
治瘡瘍腫痛, 發熱飲冷, 脈沉實, 睡語不寧。 右方即防風通聖散, 每料加黃連五錢, 每劑用一兩, 水煎服。 方在攻陣十六。

濟陰湯
治瘍毒純陽, 腫痛發熱。 連翹, 二錢。 山梔炒, 黃芩炒, 黃連炒, 甘草, 各一錢。 芍藥, 一錢半。 牡丹皮, 一錢二分。 金銀花, 三錢。 水煎服。 大便若秘, 量加大黃。

地骨皮散
治瘡瘍氣虛內熱, 煩渴不寧。 人參, 黃耆, 生地黃, 地骨皮, 柴胡, 各一錢半。 白茯苓, 石膏煆, 知母, 各一錢。 水, 薑, 煎服。

一味苦參丸
治一切癰疽毒瘡, 焮腫作痛, 或煩躁。 苦參, 不拘多少為末。 右用水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錢, 溫酒下。

陳氏苦參丸
治遍身搔癢, 癬疥瘡瘍。 苦參, 四兩。 玄參, 黃連, 大黃, 獨活, 枳殼, 防風, 各二兩。 黃芩, 梔子, 菊花, 各一兩。 右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食後茶酒任下三四十丸, 日三服。

五利大黃湯
治時毒焮腫赤痛, 煩渴便秘, 脈實而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 各二錢。 芒硝, 梔子, 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 煎六分。 空心熱服。

清涼飲
治癰瘍熱毒熾盛, 大便秘結。 此即前連翹消毒散。 連翹, 一兩。 大黃, 山梔子, 薄葉, 黃芩, 各五錢。 甘草, 一兩半。 樸硝, 二錢半。 右每服一兩, 水煎服。

宣毒散
治一切癰毒, 其功不可盡述。 大黃煨, 白芷, 各五錢。 水二鍾, 煎一鍾。 食前服。 立齋曰: 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 若脈沉實, 便秘者, 毒在臟也, 宜服之, 其功甚大。 若臟腑調和, 脈不實者不可用。 [醫林集要]方用大黃一斤, 白芷六兩, 為末, 每服三錢, 熱酒調下, 更用茶清調搽患處, 名曰萬金散, 蓋因其功而珍之也。 或用水跌為丸, 以便於服亦可。 吳江申僉憲兄患背疽堅硬, 脈沉實, 乃毒在內, 用一服, 大小便下污物, 再服而消。 恐患者忽此二藥, 故以此嘗驗者告之。

拔毒散
治一切癰疽腫毒, 其功不可盡述。 乳香, 沒藥, 當歸, 穿山甲炮, 木鱉子, 連翹, 各一錢。 甘草炙, 五分。 栝蔞仁, 八分。 牙皂炒, 貝母, 各七分。 忍冬藤, 二錢。 大黃, 生熟各一錢半。 右水, 酒各一鍾, 煎一鍾。 食前服。 此方攻毒上痛化膿之良劑也, 屢用屢驗。 若膿成或已潰者, 大黃可不用, 恐泄其真氣, 則膿者難潰, 潰者難斂也。 亦有膿雖潰, 脈仍洪數, 或沉實, 喜冷者, 火邪尚在, 又所宜用。

內疏黃連湯
治瘡瘍發熱而嘔, 大便秘結, 脈洪而實。 黃連, 芍藥, 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 各一錢。 連翹, 大黃, 各一錢半。 薑, 水煎, 仍量虛實治之。

桃仁湯
逐瘀血。 桃仁, 蘇木, 各一兩。 生地黃, 五錢。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 各三十個。 右每服三錢, 水一盞, 煎六分。 空心服。

漏蘆湯
治腦疽, 癰疽毒盛實者。 漏蘆, 黃耆, 甘草, 連翹, 沉香, 各五錢。 大黃, 一兩, 微炒。 右每服四五錢, 薑, 棗, 水煎服。

千金漏蘆湯
治癰疽發背, 丹疹時行熱毒, 赤腫焮痛。 漏蘆, 黃芩, 白蘞, 連翹, 枳殼麩炒, 升麻, 粉草, 麻黃去節, 大黃濕紙裹煨, 朴硝, 一兩。 右每服五六錢, 薑, 水煎, 去柤。 空心服。 下惡物為妙。

漏蘆升麻湯
治時毒頭面紅腫, 咽嗌堵塞, 水藥不下, 若臟腑素有積熱, 發為腫毒疙瘩, 一切紅腫惡毒。 漏蘆,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黃芩酒洗, 生甘草, 玄參, 牛蒡子炒研, 苦梗, 連翹, 各一錢。 藍葉如無用青黛, 大黃酒浸量輕重用之。 水煎服。 大利之結者, 加芒硝。

潤腸丸
治脾胃伏火, 大腸乾燥, 或風熱血結, 宜用此丸通之。 若結在直腸, 宜用豬膽汁導之。 蓋腎主五液, 開竅於二陰, 若津液滋潤, 則大便通調, 若津液不足, 脾氣虧損, 必當培補, 乃忌此藥。 桃仁去皮尖, 麻子仁, 各一兩。 羌活, 歸尾, 大黃煨, 皂刺, 秦艽, 各五錢。 右各另研為末, 煉蜜或豬膽汁丸, 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白湯下。 若用豬膽汁導而糞不結燥者, 須急補元氣。

沒藥丸
善逐滯血。 當歸, 一兩。 桂心, 芍藥, 各半兩。 桃仁去皮尖研, 沒藥, 各三兩。 虻蟲去足翅, 水蛭炒, 各三十個。 右為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丸, 空心醋湯下。

當歸丸
行血, 利水, 通大便。 當歸, 半兩。 大黃, 桂心, 各三錢。 赤芍藥, 葶藶, 各二錢。 人參, 甘遂?裏煨, 半錢。 煉蜜丸, 如彈子大。 空心米今化下一丸。

破棺丹
治瘡瘍熱極汗多, 大渴便秘, 譫語發狂。 大黃, 二兩半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 各二兩。 右為末, 煉蜜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童便, 酒化下, 白湯亦可。

忍冬酒
解諸癰毒。 忍冬藤, 鮮者四五兩, 若乾者, 止用一兩, 搗。 大甘草節, 一兩, 生用。 二味入砂鍋內, 以水二鍾, 煎至一鍾, 再入無灰酒一鍾, 又煎數沸, 去柤, 分三服, 病重者晝夜兩劑, 至大小便通利為度, 另用忍冬藤研爛, 入酒少許罨患處。

金銀花酒
治一切癰疽發背, 疔瘡喉痺等證。 用金銀花藤葉搗爛, 取汁半鍾, 和熱酒半鍾溫服, 甚者不過三五服, 可保無虞。

槐花酒
治癰瘍熱毒最妙。 用槐花四五兩炒微黃, 乘熱入酒二鍾, 煎十餘滾, 去柤熱服, 未成者二三服, 已成者一二服, 但察其有熱毒未清者皆可用。 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 惟胃寒者不宜服。 大抵腫毒非用蒜炙及槐花酒先去其勢, 雖用托裏諸藥, 其效未必甚速。

蒲公英酒
治乳癰吹乳, 不問已成未成皆可用。 用蒲公英一握, 搗爛, 入酒半鍾, 取酒溫服, 粗貼患處, 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

遠志酒
能托散諸毒, 治女人乳癰尤效。 遠志, 不拘多少, 用米泔浸洗, 槌去心。 右為末。 每服三錢, 用好酒一鍾調, 遲少頃, 澄清飲之, 以滓傅患處。

牛膝酒
治楊梅風毒, 腰痛。 牛膝, 川芎, 羌活, 五加皮, 杜仲, 甘草, 地骨皮, 薏仁, 各一兩。 生地黃, 十兩。 海桐皮, 二兩。 右?咀, 用帛裹入無灰酒浸二七日, 夏月三五日。 每服一盃, 日三五次。

消癭酒
昆布, 三錢。 海藻, 五錢。 沉香, 雄黃, 各一錢, 研末。 海螵蛸, 二錢。 右為咀, 用好酒一升湯煮。 任意每服一二鍾, 或浸十餘日亦可飲。

桑枝煎
大治口渴。 取嫩桑枝細切一升炒, 以水三升, 煎一升。 日服三五劑, 更多尤妙。 [抱樸子]云: 療風痺乾燥, 腎痛腳氣, 四肢拘攣, 上氣眩暈。 久服補肺消食, 利小便, 輕身, 耳目聰明, 令人光澤, 其功不能盡述。

神仙截法
治癰疽發背, 一切惡瘡, 預服則毒氣不入內。 真麻油, 一斤, 銀器內熬十數沸, 候冷。 右用酒兩碗, 入油五盞。 通口熱服, 一日用盡, 緩則數日服之。 吳安世云: 吾家三世用之, 無有不效。 又聞獵者云: 凡中藥箭, 急飲麻油, 藥毒即消, 屢用甚驗。 按: 右方凡大便秘結而毒蓄於內者, 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 若陰毒及大便不實者, 乃非所宜。

砭法
治丹毒疔瘡紅絲走散, 或時毒瘀血壅盛。 用細磁器擊碎, 取有鋒鋩者一塊, 以箸一根, 劈開頭尖夾之, 用線縛定, 兩手指輕撮箸尾, 令磁鋩正對患處, 約懸寸許, 再另用箸一根頻擊箸頭, 令毒血遇刺皆出, 毒自減退。 若毒氣入腹膨脹者難治。

刺少商穴
治咽喉急痛。 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刺入二分許, 以手自臂勒至刺處, 出血即消。 若重而膿成者, 必須鍼患處, 否則難治。

洪丞相蜞鍼法
凡癰瘍勢焮毒盛, 血凝不散者, 宜用此法以殺其勢。 治癰初作, 先以筆管一個, 入大螞蝗一條, 以管口對瘡頭使蜞吮, 惡血得去其毒即散。 如瘡大, 須換三四條。 若吮正穴, 蜞必死矣, 屢試屢效。 若血不止, 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 若瘡頭未明, 以井邊泥塗上, 先乾處即是。

騎竹馬灸法
治一切瘡瘍, 無有不愈。 其法今病人以手肘憑几而坐, 男左女右, 將手臂豎起要直, 乃用竹篾一條, 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量起, 貼肉直上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 不量指甲。 另用竹扛一條, 令病人脫衣正身騎定, 前後用兩人扛起, 令病者腳不著地, 仍使人扶定, 勿令傴僂, 卻將前量臂篾從竹扛上尾?骨坐處, 直貼脊背量至篾盡處記之, 此取中之處, 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紋處, 截為同身寸法, 將此寸篾即安前脊中點記處, 兩邊各開一寸, 盡處即是灸穴, 各灸五七壯。 疽發於左則灸右, 疽發於右則灸左, 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 蓋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 凡癰疽皆心火之留滯, 灸此則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 有起死回生之功, 屢試屢驗。

神仙隔蒜灸法
治一切癰疽瘡毒大痛, 或不痛, 或麻木, 及治痘疔毒氣熾盛, 使諸痘不能起發, 已起發者不能灌膿, 已灌膿者不能收靨等證。 如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痛, 其毒隨火而散, 此攻散鬱毒從治之法也, 大有回生之功。 其法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厚, 按瘡頭上, 用艾灶於蒜上灸之, 五壯換蒜復灸, 或三五十壯, 或一二百壯, 愈多愈妙。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亦殺其大勢, 不能為害。 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 將艾鋪上燒之, 蒜敗再換。 或陰毒紫白色, 不起發, 不痛, 不作膿者, 尤宜多灸, 仍服托裏之劑。 如灸後仍不痛, 或不作膿, 不起發者不治, 此氣血虛極也。

附子餅
治潰瘍氣血俱虛, 不能收斂, 或風寒襲之, 以致血氣不能運行, 皆令不斂。 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 以唾津和為餅, 置瘡口上, 將艾炷於餅上灸之, 每日灸數壯, 但令微熱, 勿令痛, 如餅乾, 再用唾津調和, 務以瘡口活潤為度。

豆豉餅
治瘡瘍腫毒硬而不潰, 及潰而不斂, 並一切頑瘡惡瘡。 用江西豆豉餅為末, 唾津和作餅子, 如錢大, 厚如三六錢, 置患處, 以艾炷於併上灸之, 乾則再易。 如灸背瘡, 用漱口水調餅覆患處, 以艾鋪餅上灸之。 如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亦殺其大毒。 如有不效, 必氣血虛敗也。

木香餅
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 或閃肭, 及風寒所傷作痛, 並效。 木香, 五錢。 生地黃, 一兩。 右以木香為末, 生地黃杵膏和勻, 量患處大小作餅, 置腫處, 以熱熨斗熨之。

香附餅
治瘰?流注腫塊, 或風寒襲於經絡, 結腫或痛。 用香附為末, 酒和量瘡毒大小作餅, 覆患處, 以熱熨斗熨之。 未成者內消, 已成者自潰。 若風寒濕毒, 宜用薑汁作餅。

神效桑枝灸
治發背不起, 或瘀肉不潰, 此陽氣虛弱。 用桑枝燃著, 吹熄其焰, 用火灸患處片時, 日三五次, 以助腫潰。 若腐肉已去, 新肉生遲, 宜灸四畔。 其陰瘡瘰?, 流注?瘡, 惡瘡久不愈者, 亦宜用之。 大抵此法, 未潰則解熱毒, 止疼痛, 消瘀腫, 已潰則補陽氣, 散餘毒, 生肌肉。 若陽證腫痛, 甚或重如負石, 初起用此法, 出毒水即內消; 其日久者用之, 雖潰亦淺, 且無苦楚。 惜患者不知有此, 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神效?熨法
治流注結核, 骨癰鶴膝, 肢體腫塊, 或痛或不痛。 或風寒襲於經絡, 流注肢體, 筋攣骨痛。 或跌撲損傷, 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 或先用隔蒜灸法而餘腫未消, 最宜用熨, 以助氣血而行壅滯, 其功甚大。 用?頭細切, 杵爛炒熱敷患處, 冷即易之, 再或熱熨數次, 腫痛即止, 其效如神。 或用?煎湯, 薰洗傷處亦妙。 或用?一大把, 束其數節, 切為薄餅置患處, 用熱物熨之, 或鋪艾灸之亦可, 必易餅多熨為妙。

神仙薰照方
雄黃, 硃砂, 血竭真者, 沒藥, 各一錢。 麝, 二分。 右五味, 研細末, 用棉紙捲為粗撚, 約長尺許, 每撚中入藥三分裹定, 以真麻油潤透, 點灼瘡上。 須離瘡半寸許, 自紅暈外圈周圍徐徐照之, 以漸將撚收入瘡口上, 所謂自外而內也。 更須將撚猛向外提, 以引毒氣, 此是手法。 此藥氣從火頭上出, 內透瘡中, 則毒隨氣散, 自不內侵臟腑。 初用三條, 漸加至五七條, 瘡勢漸消, 可漸減之, 薰罷隨用後敷藥。 廣陵李杜云: 背瘡所患, 惟內攻與外潰耳。 證屬火毒, 醞釀斯成, 不能外散, 勢必內攻, 不能中出, 勢必旁潰。 醫者往往以涼藥圍解, 多罹此二患。 又陰瘡不起發者, 止有隔蒜灸一法, 然亦未見鑿鑿取效。 此方初用藥撚薰照, 以火引火, 毒氣外散, 後用藥敷圍, 追膿止痛, 毒從孔竅及瘡頂中出, 可免旁潰矣。 陰瘡一照, 即起紅暈, 狀如蒸餅, 變為陽證, 可保無虞, 此其奇中大略也。 照法日每一次, 初次用撚三根或四根, 次日用四根或五根, 再次漸至六七根止, 大率看瘡輕重, 酌撚多寡。 重者不過六七日, 腐肉盡化為膿, 從瘡口中陸續湧出, 新肉如石榴子纍纍而生, 此時不必再照。 圍藥終始如一, 隨瘡勢大小, 漸漸收入。 照圍後不可聽醫用膏藥貼蓋, 以致毒氣怫鬱, 止剖?葉量瘡口貼之。 凡照時先須用豬蹄煎湯, 澄清洗去圍藥。 如法薰照, 待瘡勢大愈, 肉生將滿, 始可用生肌散, 或護以太乙膏, 平復後膏藥猶不可離, 此其始末細微也。 內服者, 大要不出十宣散, 護心散等方, 最忌寒涼, 恐傷胃氣。 此瘡由惱怒鬱結厚味所致, 受病以年計, 愈久則愈甚也。 調攝之法, 非懲忿窒慾, 清散托裏, 治以前方, 即盧扁復生有望而走耳。 又前方初止治背疽, 其後一切腫毒無不收功, 蓋法無定則, 醫貴變通,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耳。 余不佞善病, 故留心方術, 然未經累驗, 不輕授人。 此一方初驗於化南, 再驗於陳大參景山, 及范中翰舍初, 其他證亦曾用以推廣, 皆應手取效, 輒贅其詳於此。 其傳則道人孫氏, 今大播廣陵, 余先慈賴以保安者廿年云。 池陽來陽伯云: 王孝廉良甫為余言, 廣陵人有善神燈照者, 療渠發背神良, 已求得其禁方矣, 余識之。 已酉歲, 余客廣陵, 偶胻腫比於股, 招所謂善療者照之, 不膿得愈。 又館友胡含素患發背, 大如覆盂, 神懵懵憒矣, 延瘍醫至, 束手, 待肉腐糜方可用膏, 徐長肌肉。 問其術曰至此, 問其候曰百日。 果如其說, 則含素將成烏有矣。 遂急同弟輩求得前方刻本, 按法治之, 一日痛止, 二三日神清, 如脫桎梏, 釋重負, 肉腫如孟者日縮而小, 並未嘗腐糜也。 不月餘膿盡, 爽然起矣。 奇矣哉! 不表而汗, 不鍼而潰, 不灸而陷舉, 不補而實, 不下而毒盡, 凡醫人之鍼刺不必用也。 至理歸於易簡, 大道本在目前, 所謂不可不思議者也。 古今道術入妙者皆如此類, 茲重刻之, 故為此敘。 曲梁聶雲翰云: 戊戌春暮, 余病疽京邸, 疽據背中, 前與心對, 初發微若黍粒, 搔之痛癢關心, 寒熱交作, 甫十日大若升, 再十日大若斗, 食逆便結, 匝月目不一瞬, 醫方所載諸死候業已十犯八九, 兩絕復甦, 自分無生, 手條後事。 偶從楊楚璞得李肖衡所傳異人指授仙方, 如法薰敷, 越二日毒漸解, 乃有起色, 不易方而竟就痊, 距初發浹廿旬。 歸家出以試人, 輕僅踰月, 重亦不出百日, 靡不起者。 蓋余所感毒極重, 勢極大, 又治極遲, 即二三內外科名家皆束手失色, 以為從所未聞未見, 及試人則取驗更捷, 蓋感有輕重, 治有遲蚤也。 顧念非此異方, 不能起余必死異證, 非余起死回生, 不能白此方之神異, 余以此方活, 安忍天下人以此證危。 因慮此方莫獲廣沛於天下, 又慮天下忽視此方而不加篤信, 或亂於恥功不已出之醫口, 疑似轉盼間, 致誤大事而悔無及也, 因贅數語以為此方之引。 咸林王維英云: 丙午端陽日, 余左臂患疽, 其大如拳, 用騎竹馬法, 灸之百十壯, 皰起如銅錢, 四圍腫覺退。 笥中蓄此仙方, 命製藥料, 欲俟破後薰之, 不識其初亦可薰也。 客有備言可薰者, 因於當日即薰十條, 瘡頂高收, 四圍色白, 夜間毒肉從邊化為稠膿, 徐徐內潰, 粘同膠鰾。 每日如法薰照洗貼, 五六日, 中尖毒肉脫落一條, 共有十三孔, 瘡外一指許旁串三孔, 且痛且癢, 即極力照之, 初出黃水, 次出稠膿, 後流清漿, 瞬息口收, 並未再串。 其原載敷藥, 長安中若不產豨薟, 五龍二草, 止用金銀花三色敷之。 乾則覺痛, 即去之不敷, 並未用生肌散, 惟護以太乙膏, 月餘盡痊。 當此瘡將愈, 左臂又患一疽, 正對無二, 即照撚十條, 敷以麩炒醋調文蛤膏, 一日數更。 次日五條, 三日頂破膿出, 不痛不癢, 其毒盡散。 同時有患別瘡者, 余付此藥薰之, 隨薰即散, 並未成形。 乃知是方也, 真仙方哉! 真仙方哉! 持此療瘡, 天下無瘡矣。 余死世人但知瘡破後可照, 不識照初發者尤易散; 又恐因敷藥不全, 並棄前方, 不識敷藥不用亦可也, 故備述終始, 以神此方之用。

洗藥神效散
治陰濕諸瘡。 蛇床子, 二兩。 朴硝, 一兩。 右每用一兩, 水二碗, 煎數沸, 洗瘡拭乾, 摻生肌藥。

雄黃解毒散
治一切癰腫潰爛。 毒勢甚者, 先用此藥二三次, 以後用豬蹄湯。 雄黃, 一兩。 白礬, 四兩。 寒水石煆, 一兩半。 右俱為末, 用滾湯二三碗, 乘熱入藥末一兩洗患處, 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豬蹄湯
治一切癰疽杖瘡潰爛, 去惡肉, 潤瘡口, 止痛。 白芷, 黃芩, 當歸, 赤芍藥, 獨活, 生甘草, 露蜂房連子者佳, 各五錢。 用豬蹄一隻, 水四五碗, 煮熟去油柤, 取清湯, 入前藥一兩許, 煎十數沸, 去柤溫洗, 惡肉隨洗而下, 隨用膏藥貼之。 按: 此湯不必用黃芩, 或以白礬易之更佳。

集香散一二六
洗癰疽潰爛。 白芷, 藿香, 茅香, 香附, 防風, 各三錢。 木香, 甘草, 各一錢。 右用水三碗, 煎數沸, 去柤, 淋洗患處。 立齋曰: 此乃馨香之劑也, 血氣聞香則行, 得臭則逆也, 凡瘡毒將盡未盡宜用之。 若有瘀肉, 宜先用雄黃解毒散解之, 後用此方, 洗後須即用膏藥貼護, 勿使風入肌肉易生, 直至收口為度。 最忌用生肌之藥。

敷藥方一二七
車前草, 豨薟草, 金銀花, 五爪龍草。 右四味, 鮮草, 一處搗爛, 加多年陳米粉, 即常用糨衣者, 初起時仍加飛鹽少許, 共調為稠糊敷瘡上, 中留一頂拔膿出。 若冬時無鮮者, 用乾葉為末, 陳醋調敷亦可。 或五龍草一時難得, 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 不必拘執也。 陽伯曰: 瘡毒初起毒盛者, 須內服敗毒藥數劑; 其有氣血薄弱者, 亦須用托裏藥數劑, 則萬全之計耳。

[秘傳]圍藥鐵井欄一二八
敷一切惡毒, 即收斂消腫, 神效。 牛糞灰晒乾燒灰用新磁罐盛之乾處加倍用, 鐵線草, 草烏, 文蛤, 白芨, 白斂, 貝母心, 陳小粉炒極黃色, 各等分。 右為末, 用高醋熬熱調藥如糊敷瘡, 四圍中留錢孔以出毒氣, 乾則易之。 瘡勢惡甚者, 用飛龍奪命丹等藥, 出汗, 無不效。

大黃揭毒散一二九
敷熱壅腫毒。 大黃, 一兩半。 白芨, 一兩。 朴硝, 二兩。 右為末, 井水調搽, 乾則潤之。

草烏揭毒散百三十
治一切癰疽腫毒。 草烏, 貝母, 天花粉, 南星, 芙蓉葉, 等分。 右為末, 用醋調搽四圍, 中留頭出毒, 如乾, 用醋潤之。

抑陰散一三一
治瘡瘍元氣虛寒, 焮腫不消, 或不潰斂, 或筋攣骨痛, 一切冷證。 草烏, 二兩。 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