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重建中医理论体系的紧迫性与可行性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7 15:05:02

  积弱致困的症结与根源

  千百年来,中医遭遇了太多的艰难险阻,发展道路崎岖坎坷。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字义文法的传承性失真

  一般认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至秦汉时期,且编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里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当时文字尚未统一,或者尚处在逐步统一的过程中;二是当时的文字字义单纯,不应当具有后世复杂的引申意义;三是中间失传数百年,直到唐代学者从文献中辑出时,所有文字的字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唐代之后的字义文法去理解先秦时期的科学巨著,失真变异有所难免。这是造成我们不能全面准确理解《内经》科学内涵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曾分化的凝固性学科

  纵观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的发展演进轨迹,大多走过了一条综合——分化——再综合——再分化的路径。每一次分化综合都是一次升华提高。在一次次的综合与分化变革中,一方面实现交叉融汇,一方面实现深入细化,这是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要我们坚持认为中医是科学的,那么它的发展提高同样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黄帝内经》成书之初,正是与当时各种科学文化成果互通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内经》不单纯是一部医学巨著,而是一个时代的百科全书,其中包括了医学、天文、气象、物候、历算、哲学、伦理等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它的理论体系至今没有完成学科分化,更不存在之后的再综合、再分化经历。从其以医学为主导内容的倾向分析,似乎正在向分化的方向发展,但可惜并没能继续下去。

  先天缺乏的专属性术语

  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任何自然科学都不会借用哲学术语作为自己的专业术语。而在中医理论中,却大多借用了哲学术语作为理论表述的工具,进而在三个方面影响甚至制约了中医自身的发展:一是过度依赖借助哲学术语,限制了自身术语发展的需求,医学或生命科学专用术语不能源源不断地形成;二是哲学术语与医学术语凝固,如“肾阳”、“血虚”、“固本”等等,不一而足,致使学科分化更加困难;三是当采用哲学术语表述科学原理时,虽然宏观层面总是正确的,但又往往是笼统的、概括的、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深入的、精确的。这正是中医理论常常被认为是哲学理论而不单是医学理论的缘故,也是造成其不能从生命科学角度与当代自然科学对话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