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中医视点 >> 正文

李士懋:从经典临床价值谈中医传承发展第 2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9 21:48:05

    有一例中毒性菌痢患儿,来时心跳、呼吸、血压、脉搏皆测不到,不知是死是活,后用棉花绒放在鼻下,见棉绒微动,知尚有呼吸,那时抢救休克用正肾,已加至1:100仍无反应,于是用艾灸灸小腹,连续3个小时,竟然复生。灸以回阳,竟有此殊功,令人惊奇。

    现在我在门诊,急诊少,但亦有病危者请会诊。如近期河北省某医院中医科大夫,是我的校友,高烧寒战,肺炎,约三分之二大白肺,呼吸、循环皆衰,心包积液,高热不退,脉洪大数急,已在ICU室抢救数日,此即《伤寒论》所说“脉数急者为传也”。数急,即《内经》之躁脉,曰:“热不为汗衰,脉尚躁盛者死。”用清瘟败毒饮而愈。

    中国历史有文献记载的瘟疫流行百余次,甚至有些民族因瘟疫而消亡,而中华民族虽经历次磨难,人口却达13亿,中医功不可没。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到温病,有大量关于流行病的文献,是中华民族治疗急性病的宝贵财富。所以,中医最擅长的是急性病,而不是慢郎中。解放后中医治乙脑、外感、流行性出血热等成功案例,亦再次证实了中医善治急性病的论断。

    由于对急性病接触较多,因而对急症有点体会,所以我撰写了《叶天士温热论求索》、《薛生白湿热论求索》和《温病求索》3本书,谈我对温病学的见解。

    中医的传承和创新

    作为一名医生,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治好病人,若治不好时,就苦闷纠结。怎么办?只能苦读经典,博采众长。我仅《伤寒论》的读书笔记,摞起来也有一米高。在50多年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辨体系,就是“溯本求源,平脉辨证”。

    本在何处,源在何方?本在经典,源在临床。这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的传承发扬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体系构架,仲景建立了中医辨证论治这一体系的巍峨大厦。欲溯本求源,就必须悟透仲景是如何创立和运用这一辨证论治体系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