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临床应用玉竹心得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7 15:27:42

□ 章茂森 南京中医药大学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为常用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用药历史,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授沈凤阁教授临床最喜欢使用的一味中药之一。玉竹又名葳蕤、萎蕤。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能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本草正义》载其“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隘干,多食易饮易饥者,尤有捷效”。《本草拾遗》载:“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谈到玉竹说:“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润肌肤,缓腰脚。”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除上述功效外,玉竹的醇提物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煎剂有扩张血管、抗急性心肌缺血、降压、降血糖、抗衰老、抗菌作用,注射液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作用。总之,玉竹对肺燥咳嗽、咽干痰稠、胃燥烦渴、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自汗盗汗、头目虚眩、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等用之效佳。此药清中有补,补中兼清,具有清养而不碍邪的特性。
  糖尿病  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在中医学属“消渴”范畴,其病机为内热伤阴、消谷耗津而发病,可见本病的特点是“阴虚热淫”。治疗以养阴生津为法,《温病条辨》中“玉竹麦门冬汤”是一个有名的清除肺胃燥热伤阴之证的方剂,功专滋养肺胃,生津润燥,适用于肺胃阴伤,津液不足,咽干口渴之“上消”。其处方为:玉竹15g,沙参、麦门冬、天花粉、桑叶、白扁豆、生甘草各l0g,水煎,日服1剂。沈凤阁教授临床常用玉竹15g,配伍太子参15g,南北沙参各15g,麦冬10g,生地10g,水煎服,可用于治疗各型糖尿病。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治性脾胃疾病,特别是伴不完全性重度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较高的癌变率。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损、胃阴不足、瘀阻胃络所致。本病患者病程多迁延反复,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失调状态,气血化生不足,日久则导致阴液亏损,瘀血内阻,使胃实质长久失于濡养而形成萎缩性病变。因此滋阴养胃、活血和络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治用玉竹、黄精、石斛各30g以滋阴润胃;辅以丹参、当归、白芍各15g活血化瘀、养血和络;参以理气解郁之药,既能滋阴生津润中,助脾胃运化,又能化瘀活血以濡养胃体。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该药经济方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副作用。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为特异性病毒所致脊髓灰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以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内经》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明确指出,“阳明虚”是导致痿证的主要成因。所以治疗小儿麻痹症要从脾胃着手。因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根据临床报道,治疗小儿麻痹症重用玉竹,一般用量25g~50g不等。玉竹甘而性平,补而不滞,功擅补中益气,润肺胃,乃益阴长阳之上品。配黄芪、白芷、山药、白术、党参等补中益气之品,再配合针灸疗效更佳。
  中风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为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病变。常见眩晕、震颤、足废不用、语言不利或卒然昏倒、手足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玉竹实为中风之要药,善治半身不遂,主要适用于阴虚及气阴两虚之中风,只要辨证确切,不论脑梗塞还是脑出血,多获良效。玉竹滋阴而不助邪,扶正兼调气血,然其药性和缓,重用方显宏效,一般用量在30~60g,最大可用至90g。笔者认为玉竹可能含有清除脑内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的成分。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者。重用玉竹治之:玉竹60g,南北沙参各15g、熟地、山药各15g,山萸肉9g,天花粉12g,乌梅9g,丹参20g,地龙12g,白芥子9g,茯苓15g,陈皮6g,枳壳8g。水煎服。
  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真心痛、胸痹等范畴。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竹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玉竹15g配伍丹参、红花、赤芍、白芍、肉桂、黄芪、炒延胡索、广郁金具有强心、改善微循环、降脂、软化血管的功效,并能改善动脉硬化,溶栓止血。笔者体会,此方对顽固性心纹痛有较好的疗效。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