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养生保健 >> 老年保健 >> 正文

欲长寿,必修长寿之心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6 11:39:24
    我今年已经87岁,身体还比较健康,精力也比较充沛,思维敏捷,爱好广泛,自我感觉良好。亲友们都称赞我不像87岁的老人,并问我长寿有何秘诀?我一时也答不上来。因为世界上百岁老人比比皆有,但各有其不同经历、不同的生活方式,既有差异,也有共性。我感到使我收益最大的有以下几点,愿提出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第一是组织关心,邻里和睦,儿女行孝。中国科学院老干部局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为我提供各种福利与关怀;科学院门诊部10年来为我送医送药;邻里也给我以知心的关怀,如为我理发、做棉袄;儿女个个行本,侍奉我像老佛爷。

    第二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我坚信乐观能永存青春,乐观能祛病延年。古人云:人之有生,唯精与神,精神不蔽,则身体常春;俗话说天天心无愁,活到九十九。现代医学也证明,良好的情绪、乐观的精神,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可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遇事不怒、这样才能使人气血平和,正气充足,提高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

    要做长寿之人,必修长寿之心。长寿之心与乐观心态应见于日常生活之中,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必去斤斤计较。俗话说:人生像台戏,有缘才相聚,要能容人之过,更要自我解脱。在人际关系中,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宽客大度;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自我乐趣天地宽,良好情趣益健康。

    我搞编辑出版一直到83岁才休息,至今仍在笔耕,每天都写日记,可长可短。回想我所走过的道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为家庭,不知付出了多少血与汗!我的老伴去世早,我公私一人承担,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独闯京城,逐渐培养了男性化的性格,对待人和事,开朗。超脱、潇洒.情结乐观,直到老年。人生坎坷多磨难,我遇到烦心的事,总能够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树立与世无争的心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往事如烟,一切都淡忘了!

    现在我每天弹琴、唱歌,有时还唱几句黄梅戏、听广播、玩电脑麻将、发电子邮件给大洋彼岸的外甥女干家务活、研究烹调文化,争分夺秒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以弥补过去只读医学书之不足。陶冶情操,广结良师益友,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愉快。

    第三是过有规律的生活。人生健康长寿,固然有内因和外因,但工作、学习、生活要有规律却是一致的。我国古代有顺道思想,今有生物钟理论,国外有生命运动规律学说,都揭示了长寿的秘诀与起居生活有规律息息相关。管子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其万物之轨,顺乎其道必助之,逆反其道戈说之,道就是指规律吧!生活有规律,表现在多方面:如起居有规律、调养有规律、饮食有规律、运动有规律,劳逸有规律……等等。动则不衰,乐则延年,仁者寿康,有规可循。

    我认为个人的生活规律应建立在几个宜与忌之理念上:

    一宜早睡早起,忌贪睡。过睡会引起新陈代谢的下降,旱起有利于晨练

    二宜坚持活动,忌静卧不动。不动则衰,常动会不觉疲累,反觉神清气爽。我每天都自己洗衣、做菜肴、擦身整理房间,从未间断。

    三宜注意气候变化,忌受寒或中暑。以致于引发疾病。

    四宜认真调理饮食,忌滥用补药补品。中医素有寒则温之,虚则补之,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五宜加强健康监督,忌麻痹大意。万一有病,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还应早治疗、早预防。此外,建议养心、养身、养气。

    如能按照以上所说,人要长命百岁是大有希望的。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