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药详解 >> 正文

罗布麻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19:32:06
罗布麻  本品一名茶菜花、泽漆麻,系夹竹桃科茶叶花属罗布麻,野生于盐碱土的纤维植物,民间采其嫩叶加工后代茶,亦作药用。

学名  (Apocynum venetum Linn.)

形态特征  落叶直立半灌木,高1-2米。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长1.5-5.5厘米,宽0.5-1.5厘米。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花紫红色,花径5-7毫米。骨突果2,长圆柱形,叉生,下垂。种子长圆形,顶端具白毛。茎皮可剥取高级可纺纤维。新疆等地区有大面积产区,资源丰富,是开发西部地区重要项目。

性味  甘、苦、微寒。

成分  根含强心甙,叶含橡胶,开花前含量最高可达4一5%。除强心甙外,近据分析显黄酮甙、淄类化合物、鞣质、酸性物质、多糖类、蛋白质的反应。

功用  叶:降血压,根、叶有强心作用。

[高血压、头病失眠]

罗布麻叶及钩藤各3~6克,红枣4个,水煎,一日2次分服。

[防治感冒]

预防用罗布麻叶500克,水5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加苯甲酸0.25克防腐,每人每日服100毫升,分2次服,每周连服2天。

罗布麻

  (一)概述

  别名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羊肚拉角等。

  为夹竹桃科茶叶花属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多年生草本。以根和叶入药。性味甘苦、凉。有降压、强心、清火、利尿功能。用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腹胀、肾炎浮肿等症的治疗。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

  (二)植物特性

  株高100~200厘米,全株含有黏稠的白色乳汁。主根粗壮,暗褐色。茎向阳面通常为紫红色,茎皮强韧,为良好的野生纤维原料。叶对生,叶片卵状技外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短小棘尖、全缘。聚伞花序项生;花草及花冠均5裂,花冠窄钟形,内外均有短毛;雄蕊的五枚花药贴合成锥形体。骨突果长角状,长可达20厘米。种子多数,顶生一簇白色细长毛。

  (三)生长特性

  罗布麻对环境要求不严。大量成片地分布于盐碱、沙荒地区,耐寒耐旱,耐碱耐风,适于多种气候和土质。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1)种子繁殖

  又可分直播和育苗。

  直播:罗布麻种子小,每克种子内有2000粒,发芽后不易出土,故宜在含盐碱较轻的砂壤土上进行直播,4月上旬整地做畦,浇足水,每公顷播7.5千克,将其与湿沙拌匀播下,浅覆士一指深。切忌表土板结,造成缺苗死苗。幼苗出土后,锄草松土,加强管理,可每公顷留苗15万余株,其余幼苗可移栽到另处。

  育苗:西北以及风沙大的地区,早春土壤干旱不直直播,宜育苗移栽。选肥沃疏松土壤,施足底肥,做小畦,浇足水,种子浸种催芽,见有白根尖露出,捞起种子摊开,保持温度20℃左右,待幼芽长出,即可播种,浅覆土0.5厘米左右,上再覆以谷子根茬,既可浇水又防土壤板结,待出苗后,拾去根茬,5对真叶后,移栽。

  (2)无性繁殖

  根茎切段繁殖:罗布麻的直根和横走根,都可用作繁殖,方法是将其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每段上带有不定芽,选取鲜嫩而无腐烂的根段1、2条,放入10、12厘米深的土穴中,覆土,行株距6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以早春或初冬栽植最好,春栽后有月余即可发芽长苗。

  分株繁殖:将近地面根茎处发出的株丛铲下,带少量须根,进行分株移栽,栽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出新根。分株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夏季温高成活率低。

  2.田间管理

  罗布麻出苗后,要及早除草间苗,追施硫酸镇一次,5对真叶后即可移栽定植,每公顷苗数切忌过多,因其为多年生宿根,其横走根能不断发出新苗,肥沃地上每公顷超过150万株,植株内部自然调节,后期出现大量死苗,麻田长势变弱,在自然野生条件下,每公顷45~75万株即呈饱和,一般每公顷留90万株苗以下为宜,过多要移出,以利通风透光,麻苗正常生长。

  3.病虫害防治

  (1)茎斑病

  茎与叶部出现黑色斑点,发病严重时,造成幼苗和大田植株大面积成片死亡。发病初期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

  (2)锈病

  8月份起易流行。可喷洒25%粉锈宁1000倍液。

  (五)采收加工

  罗布麻根和叶均可入药。野生的一般采挖麻根。若是人工栽培,可结合田间管理,疏挖一定数量麻根,抖净泥土,晾干即可。叶子于秋季采摘,用手顺茎搂下,置通风处阴干。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