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特色 >> 中医膏药 >> 膏药历史 >> 正文

膏药的发展历史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膏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5 13:03:27

     在唐代,我国医学曾出现了新的局面。唐初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和王焘著的《外台秘要》是两部巨大的医学著作,汇集了当时和隋唐以前的医疗经验和方剂。这两部书里,收集了许多猪脂膏方和其他软膏方。由此可见,软膏在治疗痈疮、疔疮蜂窝毒、金创、烫伤等方面已被采用,在外治膏方中占着主要地位,但关于黑膏药的记载还是较少的。《外台秘要》上记有乌膏方,《千金翼方》上记载着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丹、醋,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膏成”。

     总之,从现在所有的资料来看,唐初时黑膏药就已经应用了。宋代医学大为兴盛,其医学著作之多也超过前代,并设立了熟药署专掌药物的制作。在李迅的《集验背疽方》中,就有关于膏药的记载。特别是宋太平兴国三年到淳化三年(公元973—992年)编成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大意义。此书是由医官王怀隐等就当时太医局蔸罗各家验方汇编而成的,其理论出于隋代巢元方著的《诸病源候论》,可以说是唐宋之间劳动人民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该书对痈疮、蜂窝毒、疖疮、损折、金创等外科疾患都有专门的篇章,详细地谈到病因、症状、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剂及其制作方法等。关于膏药方剂的记载也很多,软膏和硬膏的方剂都有。其中黑膏药的记载是很多的,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大垂云膏”、 “麝香膏”等,并记载有详细的制作方法。如“通神膏”用雄黄、黄丹、蜡、腻粉、没药末……桂心、白芷、麻油等,将药细判,先取油倾于锅中,以微火煎熟,下判药煎,候白芷黄黑色,以绵滤过,拭锅令净,下蜡于锅内,煎熔,都入药汁于锅中,次下黄丹,再下诸药末,不住手搅,稀稠得当,滴在水中,药不散即膏成。以瓷盒盛,密封闭,悬于井底一宿,拔出火毒,用时摊在故帛上贴,日二换之,以痊为度。其余许多黑膏药的制法,与此大同小异。这些膏药每种方内,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味,要比隋唐时代的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那时完善得多。从“滴在水中药不散”、“滴于水中如珠”,以判断膏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火毒”等操作来看,技术已日趋完善。由此看来,黑膏药已由不完全发展到比较完全,由使用少发展到大量使用。与此同时,软膏还是广泛的使用着,不过已从主导地位降到和黑膏药同等地位。在《太平圣惠方》中也有许多记载,如治疗痈疮、乳痈、穿瘘及结肿疼痛的“紫金膏”、排脓攻毒止痛的“连翘膏”等许多制剂,也是药味比较多的,这比过去药味少的是个进步。宋代的《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书中也记载有膏药处方,如“云母膏”、“万金膏”、“神仙太乙膏”、“唆头膏”、“政仁膏”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