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之寒热辨证 第二页

时间:2020-07-18 13:53:41  来源:中医五绝网

    【热证】
  阳盛可表现为热的证候,阴虚亦可表现为热的证候,故热证有实热证、虚热证之分。火热阳邪侵袭,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致,病势急而形体壮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虚阳偏胜者,多为虚热证,即阴虚证。风热之邪袭于肌表,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液亏虚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各类热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其常见证候有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由于阳热偏盛,津液被耗,或因阴液亏虚而虚热内盛,故见一派热象明显、阴津亏耗的种种表现。
    【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说:"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可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参考。
    【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病理本质相反的"假象"症状与体征,"如寒极似热"、"热极似寒",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一)真热假寒 是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证候。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其产生机理,是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其外在表现可有四肢凉甚至厥冷,恶寒甚或寒战,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等似为阴寒证的表现,但其本质为热,故必有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搏有力等里实热证的表现。
  (二)真寒假热 是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候。真寒假热证实际是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其产生机理,是由于久病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故其外虽可有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证的表现,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故必有胸腹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或下利清谷,舌淡等里虚寒的证候。口虽渴但不欲饮,咽虽痛但不红肿,虽躁扰不宁必疲乏无力,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必无力,面色虽时有潮红但并非满面红赤等,亦可知其"热"为假象。

上一篇:中医诊断之表里辨证 下一篇:中医诊断之虚实辨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随机推荐 更多推荐
  • 中医诊断之闻诊
  • 中医诊断之心病的辨证
  • 什么是中医八纲辩证
  •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 中医望诊之望五官
  • 中医脉诊的常脉与病脉
  • 中医诊断之脾病的辨证
  • 中医诊断之表里辨证
  • 中医望诊之望指纹
  • 中医望诊之望神色形态
  • 黄伟环五绝指针技术应用体会
  • 肾结石成分有多少种?
  •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 肩周炎的四种锻炼方法
  • 中医的整体观念
  • 《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公布
  • 五绝指针疗法治疗右肾结石病例
  • 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 五绝指针技术动作之举臂垂腕垂立指
  • 肾结石发作如何立即止痛?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传承中医文化 走近“五绝指针”
    传承中医文化 走近“五
    五绝指针技术服务进驻中铁建工集团医院
    五绝指针技术服务进驻
    五绝指针入围央视品牌特别关注行动授牌仪式
    五绝指针入围央视品牌
    五绝指针中医研究院入围央视品牌特别关注行动
    五绝指针中医研究院入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