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养生 >> 养生文化 >> 正文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之渊源第 3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养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0 18:54:00

  如《导引图》中,既有健身与治病相结合的图示,如“引聋”、“引项”等;又有肢体运动和呼吸相结合的图示,如“仰呼”,这与现代的扩胸运动相似;还有模仿动物活动形态的运动,如“熊经”、“信”(“信”即“伸”,就是鸟伸)等。

  (二)养 生

  养生,也称摄生。河上公注《老子•五十》曰:“摄,养也”。根据文献考证,摄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甚至更早。它是古人在认识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和在掌握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的变化规律之后,作为进一步增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手段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由于摄生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黄帝内经》里特别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创造出一整套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摄生方法,而且其中有不少已成为后世治疗疾病的措施。

  在摄生理论中,除了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防重于治的思想之外,还特别强调养护思想,如《吕氏春秋•节丧》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晋代葛洪云:“养生以不伤为本”。

  可以看出,中国养生学是以充分调动自身体内潜在的生命力,主张“节”与“和”,使人体各种机能不受伤害为其主要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付款方式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