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皮肤病 >> 黄褐斑 >> 正文

调经三法治疗黄褐斑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5 12:40:19

调经三法治疗黄褐斑(陈祥芳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亦称为“肝斑”、“黧黑斑”。主要表现为脸面部的色素沉着斑,轻者为淡黄色或浅褐,点片状散布于面颊两侧,以眼部下外侧多见;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似面罩般遍布于面部。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内分泌失调为主要原因。

  陈宝贵临证秉承《灵枢》“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之旨,认为凡病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根据临床黄褐斑者多为女性,而黄褐斑者十有八九伴有月经不调,陈宝贵认为黄褐斑实为月经不调的外在表现,月经调则色斑退。故临证治疗黄褐斑常用疏肝调经、健脾调经、化瘀调经三法调治。具体三法如下。

  疏肝调经   女子以肝为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失调,肝郁气滞,血行不畅,瘀阻脉络。症见面生黄斑,经行不畅,常伴有腹胀腹痛,舌红苔白,脉弦。治疗需疏肝调经,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药用柴胡、陈皮、 川芎、枳壳、白芍、甘草、香附、蒲黄、麦芽等。

  健脾调经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郁久则乘脾,此时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暗黑,乏力,眠则多梦,舌胖大有齿痕,脉弦细无力,治疗需健脾调经,方选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药用白术、白芍、茯苓、柴胡、甘草、当归、黄芪、党参、龙眼肉、木香等。

  化瘀调经   病久或贪凉,致经血不通,瘀血内阻,症见血行不畅,经血色黑或月经量多大量血块,常经行前或经行一二日腹痛、腹胀,舌暗有瘀斑,脉细涩,治疗需化瘀调经,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

  典型病例

  韩某,女,32岁,面部色斑2年余,加重3月。症见面颊部对称性黄褐色色素沉着,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无腹痛腹胀,夜寐梦多,平日困倦,舌胖暗,脉弦细。诊为肝郁脾虚,方选逍遥丸合归脾汤加减。处方:白术10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柴胡6克,甘草6克,当归15克,干姜6克,炒栀子10克,黄芪20克,远志5克,党参15克,香附10克。7剂,日1剂,水煎300毫升,分3次温服。

  复诊:药后面部色斑变浅,时值经期,诉月经量仍不多,乏力较前好转,上方加阿胶10克,续服7剂。嘱每次经前7天服上方。连服3个月后月经量、色皆正常,面部色斑消失。

  按:黄褐斑又称“肝斑”,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推动血液运行和津液疏布。若情志失调,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致使气机紊乱,郁结不畅。同时,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瘀阻脉络,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肌肤,则出现郁滞症状,面部黄褐斑即是人体肝郁气结、血行不畅的外在表现。轻者疏肝解郁以调经,郁久则肝郁乘脾,治疗需疏肝健脾,脾虚久则气化失司,无力推动血行,致气滞血瘀,治疗当以化瘀通滞为主。临床参此治之,可收良效。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