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内科 >> 正文

哮证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来自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7:50:03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哮证的诊断要点
  • 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以及咳嗽、咯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指甲紫钳为特点。
  • 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胸闷等先兆。
  • 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 哮证的辨证分析
    本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为主。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审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大抵本证初发,声高、气粗、痰稠、舌苔黄、脉滑数者多属实、属热;病程日久、声低、痰稀白、舌质淡者,多属虚、属寒。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治本,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故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哮证的辨证论治
    Ⅰ.发作期

    寒哮型
    【证见】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

    1.主方射干麻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菀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

    (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麻杏平喘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紫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虫2克(研末分吞)。每日l剂,水煎服。

    (2)川椒目粉:川椒目研末,装入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3)温肺化痰平喘汤加减(邵经明验方)

    处方:炙麻黄9克,杏仁9克,法半夏9克,桂枝9克,陈皮9克,紫苏子9克,莱菔子10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热哮型
    【证见】 喘促哮鸣,痰黄稠而粘,烦闷,口苦,口渴,喜饮,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

    1.主方定喘汤(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加减

    处方:麻黄9克,黄芩12克,桑白皮15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款冬花12克,紫苏子15克,白果10克,瓜蒌仁15克,葶苈子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12克。痰热伤津者,可加花粉15克,麦冬12克。

    2.中成药

    (1)平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2)哮喘冲剂,每次18克,每日2次。

    (3)痰咳净,每次1小药匙,每日3—6次,含服。

    3.单方验方

    (1)哮喘汤(曾德环等《中国秘方验方精选》)

    处方:灸麻黄、桑白皮各9克,黄芩15克,蝉蜕4.5克,炙款冬花12克。

    若汗多者,麻黄改用麻黄根。鼻流清涕者,加辛夷花4.5克,苍耳子9克。清热痰者,加瓜蒌皮12克或竹茹4.5克。倚息咳喘者,加葶苈子15克。

    (2)地龙粉:干地龙研末,装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Ⅱ.缓解期

    肺虚型
    【证见】 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气短声低,面色胱白,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肺固卫。

    【方药】

    1.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味

    处方:黄芪18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茯苓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若气阴两虚,可加党参20克,麦冬12克,玉竹18克,北沙参15克。

    2.中成药

    (1)玉屏风散(袋泡剂),每次6克,每日3次。

    (2)芪枣冲剂,每次15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宁肺丸(高俊彦《新中医》1979.3)

    处方:海藻、昆布、蛤粉各150克,北沙参、百合、生地黄、玄参、茯苓、黄芩、钩藤、紫河车各90克,党参、黄芪、枇杷叶、半夏、陈皮、百部、杏仁、桔梗、瓜蒌皮、马兜铃各60克,款冬花、麻黄各45克,瓜蒌仁450克,白果100粒,小青蛙(干品)30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连服1000—4000克。

    (2)黄芪补肺汤加减(王永生验方)

    处方:黄芪20克,沙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五味子9克,北杏仁lO克,紫苏子9克,川贝母9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脾虚型
    【证见】 平时咳嗽痰多,食少脘痞,疲乏,气短,便溏,面色萎黄,可因饮食不当而诱发。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软。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1.主方六君子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紫菀12克,炙甘草6克。

    2.中成药

    (1)陈皮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黄芪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9克,甘草9克。水煎服。

    肾虚型
    【证见】 平素气短息促,动则尤甚,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劳累后本病易发。舌质淡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法】 补肾摄纳。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5克,牡丹皮9克,泽泻10克,淫羊藿12克,补骨脂12克,巴戟天12克,菟丝子15克,炙甘草6克。

    若肾阴偏虚者,去熟附子、肉桂、巴戟天,加五味子6克,麦冬15克,龟板胶12克(熔化)。

    2.中成药

    (1)龟鹿补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1.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河车固本丸(刘国普验方)

    处方: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地龙粉75克,山茱萸24克。蜜丸或水丸,每次5克,每日2次。

    (3)温阳片(姜春华等《中医杂志》1981.10)

    处方:附片、生地黄、熟地黄各6克,山药、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各9克,陈皮15克。

    (4)紫蛤散胶丸(刘正锡《新千金方》)

    处方:紫河车粉500克,蛤蚧粉200克,桔梗粉150克,陈皮粉150克。共拌匀装胶囊,每粒O.25克。每日1~2粒,空腹开水送服。
    哮证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药物贴穴:白芥子30克,细辛15克,甘遂15克,共研细末,用姜汁、蜜糖调匀,做成如五分硬币大小药饼,贴敷大椎、肺俞、膏肓俞、膻中等穴。敷前用酒精消毒以上穴位,一般贴敷30~60分钟,因以上药有一定刺激性,不宜久敷。适用于缓解期,一般在三伏天用本法治疗。

    (2)拔罐:发作期在肺俞穴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可与风门、厥阴俞、心俞、膻中穴交替使用。

    (3)穴位注射:在胸1—6夹脊穴,每次取一对穴,每次注药液0.5—1毫升,由上而下,逐日更换。药液可选用胎盘组织液、维丁胶性钙、当归或黄芪等注射液。本法适用于缓解期。

    (4)埋线疗法:取定喘、风门、肺俞、足三里、膻中穴,进行埋线或植线,每次可用1—3个部位,1个月1次。本法适用于缓解期。

    (5)割治疗法:取膻中、定喘穴,按常规消毒后局麻,用手术刀切开穴位皮肤1厘米,用刀柄在切开处轻刮、按摩或切除皮下脂肪少许,缝合皮肤,盖上消毒纱块。

    2.针灸疗法
    (1)体针: 发作期:取膻中、列缺、肺俞、尺泽穴。风寒者加风门,痰热者加丰隆,喘甚者加天突、定喘。手法用泻法。风寒者还可酌用灸法。

    缓解期:取肺俞、膏肓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大渊、太溪穴。手法用补法,可酌用灸法。

    (2)皮肤针:哮喘发作时,可用皮肤针叩击鱼际及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部15分钟,两侧胸锁肌15分钟,有缓解作用。

    (3)耳针:可选用平喘、肾上腺、肺、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枕等穴。

    3.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4.饮食疗
    (1)五味子蛋:五昧子250克,水3.5千克,煮30分钟,待凉时用新鲜鸡蛋20只浸入汤内,7日后待蛋壳变软,即可取服。蛋取出后在热水中浸30分钟,去壳服下,早晚各1只。感冒发热忌服。

    (2)蜜饯白果:白果1000克,白糖500克,将白果去壳去心去衣,加水适量煮沸,30分钟后捞出放人小坛内,加糖封缸,24小时后即可分服。每次服5粒,每日2次。适用于脾虚之哮喘。

    (3)羊肉煲参芪:黄芪15克,党参20克,熟地黄、枸杞子各12克,羊肉500克。将药和羊肉加适量清水煲至肉烂熟为度,饮汤吃肉。适用于哮喘缓解期各型。

    (4)熟附狗肉汤:熟附子15克,生姜100克,狗肉500一l 000克(切块)。先用蒜头、花生油起镬,加水焖狗肉时再加入熟附子、生姜(切片),焖约2小时后用盐调味,可分多餐服食。适用于缓解期脾、肾虚者。

    5.预防调护

  •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受寒,防止外邪诱发。
  • 慎戒异气异味,避灰尘、花粉等刺激,积极戒烟。
  • 饮食宜清淡,节厚味,忌生冷、辛辣、肥甘之品。
  • 平时可常服扶正固本中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