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妇科 >> 正文

痛经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1:53:13
女子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并因痛而影响生活及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中医痛经一证,虽包括了西医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但以原发性痛经为主。继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还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痛经的诊断要点

  • 本病是以患者每于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明显的下腹疼痛为主要诊断论据,即“因经而痛”。临床上大多是根据病人的主诉结合表现,把痛经的程度分为重、中、轻三度。
    (1)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有腰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2)中度: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采用止痛措施后疼痛暂缓。
    (3)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尚能坚持工作,有时需服止痛药。
  • 妇科检查可以诊断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可见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欠佳或过度倾屈等,为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不久的青年或未婚未育者。盆腔有器质性改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生殖器肿瘤等所致的痛经,为继发性痛经。
  • 本病应与阴道出血同时伴有下腹疼痛的病证,如异位妊娠、流产等相鉴别。此外,其他病证所出现的腹痛,也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临证时当详问病史及仔细检查,以资鉴别。

    痛经的辨证分析

  • 痛经是“因经而痛”,故痛经的发生,是致痛病因与月经期或其前后,机体内气血剧烈变化这一特殊的内环境相结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临床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和肝肾不足等。
  • 痛经辨证首辨虚实,以实证为多见。可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痛的性质、部位以及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期、量、色、质及兼证舌脉,辨其寒、热、虚、实。一般在经前、经时小腹剧痛,经色紫黯有块者属实,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者属虚;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痛经还要辨原发与继发。若继发则需结合辨病。
  • 痛经的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运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清热除湿、调补气血,滋肾养肝等法,并要掌握“因经而痛”这一时间特点,以经前一周至来经一二天为最佳治疗时间,同时还要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坚持治疗数月,可望治愈。

    痛经的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型
    【证见】 经来小腹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难忍,坐卧不安,恶心呕吐,肢冷汗出,甚或昏厥。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出痛减,或有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缓解。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

    1.主方膈下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lO克,赤芍、白芍各15克,桃仁15克,红花6克,枳壳15克,延胡索15克,五灵脂9克,蒲黄9克,牡丹皮15克,香附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属肝郁血瘀,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明显者,可选用逍遥散合失笑散加三七末、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如属膜样痛经,则宜在主方中加逐瘀化膜之品,如三棱、莪术、土鳖虫、山楂、鸡内金、肉桂。如属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宜加强软坚散结化瘀消症,主方中可选加水蛭、三棱、莪术、土鳖虫、九香虫、三七末、血竭、鸡内金、蜈蚣;并坚持平时和经期同时治疗。

    2.中成药

    (1)三七痛经胶囊(罗元恺验方),经前一周始服至来经1~2日。每次3—5粒,每日3次。如痛经严重者,可酌情加大药量或于月经中期后即开始服药。本品对气滞血瘀及寒凝痛经有较好疗效。(张玉珍等《新中医》1985.1)

    (2)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每次服1瓶,每日服3次。来经时服1—3日。

    3.单方验方

    (1)云南白药,按说明服。

    (2)三七末,每次3-5克,每日1-2次,于经前或经时开水冲服。

    寒凝胞中型
    【证见】 经行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则痛减。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黯,有小血块。面青唇白,形寒肢冷,便溏。舌质青紫,苔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主方少腹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小茴香10克,延胡索15克,五灵脂9克,蒲黄9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干羌5克,肉桂5克(煽服),赤芍15克,没药12克,益母草30克,艾叶15克。水煎服,或留渣再煎,每日1剂。

    如体质属阳虚内寒者,则可选用温经汤(《金匮要略》)加熟附子、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暖宫止痛。

    湿热下注型
    【证见】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伴腰骶胀痛。多为平时下腹胀痛不适,经期加剧,或有低热起伏或小腹灼热感,白带较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药方】

    主方清热调血汤(龚信《古今医鉴》)加减

    处方: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生地黄10克,黄连9克,香附子12克,桃仁15克,红花9克,莪术12克,延胡索15克,牡丹皮15克,七叶莲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l剂。

    如妇查有盆腔炎者,经净后按盆腔炎治疗。

    气血虚弱型
    【证见】 经时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按。或月经推后,经量少,经色淡,质稀。面色自光白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药】

    1.主方 当归芍药散(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泽泻5克,益母草30克,香附子12克,延胡索15克,北黄芪15克,党参20克。水煎服。

    2.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开水送服。

    肝肾不足型
    【证见】 经水将净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月经后推,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或头晕耳鸣,或潮热,眼眶黯。舌质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 滋肾养肝止痛。

    【方药】

    1.主方调肝汤(傅山《傅青主女科》)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山茱萸15克,巴戟天15克,阿胶15克(烊化),山药20克,甘草6克,台乌15克,益母草30克,香附子12克,石楠藤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乌鸡白凤丸,每次l丸,每日2~3丸,开水送服。

    痛经的其他疗法

    1.痛经的针灸疗法

    (1)取足三里、三阴交穴,用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对实证痛经止痛效果显著。下次月经来潮前一二日或来潮时,每日针灸1次,一般2-3次可愈。也可用三阴交配关元或中极,按同法治疗。或起针后,再用温和灸10。20分钟。

    (2)取八髎穴,用艾卷悬灸30分钟,每日2次,对虚证痛经或虚中夹实痛经有温通止痛之效。

    2.痛经的饮食疗法
  • 益母草30—60克,鸡蛋2只,红糖适量,加水同煮,去药渣,吃蛋饮汤。月经前几日或正值经期,每日1次。对实证痛经有一定疗效。
  •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分量因人而异。对虚证或寒凝胞中痛经可作辅助治疗。
  • 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红花100克,60度白酒400克,浸泡1周。月经前,每日服2次,每次10毫升,连服数日。对血瘀痛经有效。
    3.痛经的预防调护
    痛经与精神因素关系很大。故必须调节情志配合治疗。同时经期注意适寒温,节生冷。不少痛经治愈后,由于七情内伤,或生活失调,可再复发。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