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疾病大全 >> 中医儿科 >> 正文

儿童积滞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11:07:14
积滞又称伤食、宿食,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胃肠疾病。主要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致。若迁延日久,可转为疳证。常见于西医慢性消化不良、轻度营养不良等疾病。


儿童积滞的诊断要点

  • 饮食不节病史,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主要表现。
  • 应注意与疳证相鉴别。疳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与积滞有类同之处,但疳证的病程较长,消瘦较明显,病情较重。
    儿童积滞的辨证分析

    小儿“脾常不足”,肠胃嫩弱,若乳食不节,喂养不当,均可导致脾胃受伤,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以致乳食停滞不消而成积滞。脾胃受伤,运化失健,则不思乳食;胃气上逆,则呕吐酸腐;气滞不行,故见腹部胀满;宿食不化,故见大便不调。

    辨证要分别乳滞、食滞之不同。乳滞者,可见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不欲吮乳,腹满腹痛,大便酸臭;伤食者,则呕吐酸馊残渣,腹部胀痛拒按,纳呆厌食,大便臭秽。继之尚需辨别证候的寒热虚实。患儿肚热腹胀,按之疼痛,夜烦口渴,大便臭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为实证热证;腹冷而胀,喜按喜温,面色发白或萎黄,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气味腥酸,小便清长,唇舌淡白,苔白厚腻,脉象细弱,指纹淡滞,为虚证寒证;如果两者兼有,为虚实夹杂证。

    总的治疗原则,实者以消导为主,虚者则补消兼施。乳食积滞而脾胃不甚虚弱者,可用消食导滞法;积滞较重,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者,则用攻下积滞法;若积滞兼脾虚者,则用消中兼补法;而脾胃虚弱而有积滞者,则用补中兼消法。

    儿童积滞的辨证论治

    乳食壅积
    【证见】 夜卧不安,烦躁多啼,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部胀实,或时有腹痛,大便酸臭或臭秽,或伴低热。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 消乳消食,导滞和中。

    【方药】

    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减

    处方:山楂10克,神曲10克,谷芽、麦芽各lO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茯苓10克,砂仁3克(后下),香附6克,布渣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呕吐者,加竹茹10克。腹痛者,加木香6克(后下)、白芍10克。发热者,加黄连6克、连翘lO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后下)、枳实10克、莱菔子10克。

    2.中成药

    (1)保和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2)小儿香橘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3次,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3)山楂麦曲冲剂,口服,每次璧无瑕1/2-1包,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藿香三仙汤(李成业等《百病实用秘验方》)

    处方:藿香10克,陈皮6克,焦山楂15克,焦建曲15克,焦麦芽15克,莱菔子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木香4克,姜半夏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虚夹积
    【证见】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夜睡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唇舌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青淡。

    【治法】 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方药】

    1.主方健脾丸(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麦芽10克,山楂10克,神曲6克,鸡内金6克,枳实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呕吐者,加法半夏6克、丁香6克、生姜2片。腹痛者,加砂仁3克(后下)、木香6克(后下)、干姜3克。寒甚者,合用理中汤。

    2.中成药

    (1)小儿健脾散,口服,1-3岁每次1/4瓶,3~5岁每次1/2瓶,5~9岁每次半瓶,每日2—3次。

    (2)小儿喜食片,口服,l~3岁每次2—3片,3~5岁每次3—5片,5岁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三仙四君汤(肖旭腾验方)

    处方: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藿香9克,陈皮6克,柴胡6克,鸡内金9克,麦芽15克,山楂15克,神曲10克,独脚金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儿童积滞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神曲、麦芽、山楂各10克,莱菔子、鸡内金各6克,各药烘干后共研为细末,加人淀粉1~3克,用开水调成糊膏,纱布包裹,于晚上敷贴神阙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积滞甚者,加陈皮6克、酒大黄6克。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藿香、枳壳各6克。脾胃虚弱者,加党参、山药、白术各10克。

    2.针灸疗法 针刺四缝、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3.捏脊疗法 部位从长强至大椎穴。方法:以两手指背横压在长强穴部位,向大椎穴推进,同时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合力,将皮肤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到大椎,作为1次。连续推捏6次。在推捏第5、6次时,医者用隐力将患儿腰部肌肉提起,每次提5下。捏完后再以两拇指从命门向肾俞左右推压3下。每天1。2次。捏脊具有理脾胃、消疳积、疏通经络之功效。

    4.饮食疗
  • 鸡胗粉粥:鸡内金6克,干桔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3味药打成细粉,调入粳米所熬成的粥内,加适量白糖,分次服之。
  • 消食散:谷芽、麦芽、山楂、白术、枳壳、槟榔各等份,共研为细末,以红糖开水或红糖米汤冲服,每次服1.5克,每日2次。

  • 疾病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种疾病:
  • 下一种疾病: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疾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