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饮食营养学 >> 正文

上篇 总论 第二章 中医饮食营养学发展史第 8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医饮食营养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4 19:49:22

其他食疗著作

朱肃所撰的《救荒本草》大都为前人未经记载的可食植物,直接增广了人类利用植物的范围。鲍山曾备尝黄山的野蔬诸味,别其性味,详其调制,著《野菜博录》四卷,别具一格。对热性病的食疗亦受到了重视,如吴有性所著《温疫论》即有“论食”一节,如谓:“时疫有首尾能食者,此邪不传胃,切不可绝其饮食,但不宜过食耳。有愈后数日微热不思食者,此微邪在胃,正气衰弱,强与之,即为食复。有下后一日,便思食,食之有味,当与之,先与米饮一小杯,渐进稀粥,不可尽意,饥则再与。”孟河费伯雄撰有《费氏食养》三种,即《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及《食养疗法》。尤以“食养疗法”一词为费氏首先明确提出者。黄鹤辑的《粥谱·附广粥谱》共载药粥方二百多个,成为药粥现存的第一本专著。

 

饮食营养学的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饮食营养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生活方面对食养食疗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饮食营养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著作方面出现许多专业工具书,如食养食疗、保健医疗食品类书和辞书等。同时,大量科普书籍也相继问世。更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中医食疗和食补开始进入医疗、护理、家政、航天乃至国防等专业方面,并取得不少科学成果。在中医教育方面,1976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在本专业中设“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从而使传统营养学术与技术得到延续与传播。现在,不少中医单位开展了食疗的临床工作,研制了药膳和疗效食品。个别中医院设立食疗科或食疗门诊,中医的传统保健食品也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中医饮食营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参考:中华药膳漫话
一、中华药膳源远流长

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不仅成为祖国各民族进行养生的手段,而且近代以来这项理论和技艺已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诸如东南亚邻国人群中间,都很喜爱药膳。中华药膳,漂洋过海,先是东渡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而后又走向西方欧洲大陆,获得了异国他乡人民的青睐。近代国内各地区,曾2~3年召开一次食疗养生康复等不同类型的会议,1989年中日两国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盛会,继此1993年又在京召开了亚洲首届药膳大会,这门学科,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