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书籍 >> 中医养生学 >> 正文

第十五章 药物养生 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7 9:09:20

药物养生的具体应用过着眼在补、泻两个方面。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

一、不盲目进补

用补益法进行调养,一般多用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故宜用补益之法。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补药应有针对性,倘若一见补药,即以为全然有益无害,冒然进补,很容易加剧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故不可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清代医家程国彭指出:“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朴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这是需要明确的第一条原则。

二、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谐调阴阳,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衡,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所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补勿过偏,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又一原则。

三、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此外,服用补药,宜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健康

四、盛者宜泻

药物养生固然是年老体弱者益寿延年的辅助方法,以补虚为主亦无可厚非。然而,体感而本实者也并不少见。只谈其虚而不论其实,亦未免失之过偏。恰如徐灵胎所说:“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若偶有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当今之人,生活水准提高了,往往重补而轻泻。然而,平素膏粱厚味不厌其多者,往往脂醇充溢,形体肥胖,气血痰食壅滞已成其隐患。因之,泻实之法也是抗衰延年的一个重要原则。《中藏经》所说“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即是这个意思。

五、泻不伤正

体盛邪实者,得宣泻通利方可使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但在养生调摄中,亦要注意攻泻之法的恰当运用。不可因其体盛而过分攻泻,攻泻太过则易导致人体正气虚乏,不但起不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故药物养生中的泻实之法,以不伤其正为原则。力求达到汗毋大泄,清毋过寒,下毋峻猛,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实有过盛壅滞之实者,方可考虑用攻泻之法;②选药必须贴切,安全有效;③药量必须适当,恰如其分;④不可急于求成,强求速效。

六、用药缓图

衰老是个复杂而缓慢的过程,任何益寿延年的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见效。药物养生也不例外,不可能指望在短时期内依靠药物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用药宜缓图其功,要有一个渐变过程,不宜急于求成。若不明此理,则欲速不达,非但无益,抑且有害。这是药物养生中应用的原则,也是千百年来,历代养生家的经验之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