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古籍文献 >> 中医古籍 >> 温病条辨 >> 正文

第一章 原病篇第 2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9 12:12:53

    7论疾诊尺篇曰:「尺肤热盛,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
」此节以下诊温病之法。
      经之辨温病,分明如是,何世人悉为伤寒,而悉以伤寒足三阴经温法治之哉?
      张景岳作「类经」,割裂经文,蒙混成章,由未细心绸绎也。
      尺肤热甚,火烁精也。
      脉盛躁,精被火煎沸也。
      脉盛而滑,邪机向外也。
    8热病篇曰:「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有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徵也。热病七日八日动喘而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乾,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骨髓,死不可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不可耕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
五曰汗大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  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    ,齿噤  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此节历叙热病之死证,以禁人之刺,盖刺则必死也。然刺固不可,亦间有可药而愈者,盖刺法能泄能通,开热邪之闭塞最速,至於益阴以留阳,实刺法之所短,而汤药之所长也。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邪机尚浅在上焦,故取之诸阳,以泄其阳邪,阳气通,则汗随之,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阳盛则阴衰,泻阳则阴得安其位,故曰「实其阴」,泻阳之有馀,即所以补阴之不足,故曰「补其不足」也。
身热甚而脉之阴阳皆静,脉证不应,阳证阴脉,故曰勿刺。
      热病七八日,动喘而弦,喘为肺气实,弦为风火鼓荡,故浅刺手大指间,以泄肺热,肺之热痹开则汗出,大指间肺之少商穴也。
      热证七八日,脉微小者,邪气深入下焦血分,逼血从小便出,故溲血。
肾精告竭,阴液不得上潮,故口中乾,脉至微小,不惟阴精竭,阳气亦从而竭矣,死象自明,倘脉实者可治,法详於後。
      热病已得汗,脉尚躁而喘,故知其复热也,热不为汗衰,火热克金故喘,金受火克,肺之化源欲绝故死,间有可治,法详於後。
      热病不知所痛,正衰不与邪争也。耳聋阴伤,精欲脱也。不能自收,真气惫也。
口乾热甚,阳邪独盛也。阴颇有寒,此寒字作虚字讲,谓下焦阴分,颇有虚寒之证,以阴精亏损之人,真气败散之象已见,而邪热不退,未有不乘其空虚而入者,故曰热在骨髓,死不治也。其有阴虚阳盛,而真气未至溃散者,犹有治法,详见於後。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虚之极,故曰死,然虽不可刺,犹可以药,沃之得法,亦有生者,法详於後。
      脉躁盛不得汗,此阳盛之极也。阳盛而至於极,阴无容留之地,故亦曰死。
然用药开之得法,犹可生,法详於後。
      汗不出而颧赤,邪盛不得解也,哕脾阴病也,阴阳齐病,治阳碍阴,治阴碍阳,故曰死也。
      泄而腹满甚,脾阴病重也,亦系阴阳皆病。
      目不明,精散而气脱也。经曰「精散视歧」又曰「气脱者,目不明」热犹未已,仍烁其精,而伤其气,不死得乎?
      老人婴儿,「一则孤阳已衰,一则稚阳未足,既得温热之阳病,又加腹满之阴病,不必至於满甚,而已有死道焉。
      汗不出为邪阳盛,呕为正阳衰,下血者,热邪深入,不得外出,必逼迫阴络之血下注,亦为阴阳两伤也。
      舌本烂,肾脉胆脉心脉,皆循喉咙系舌本,阳邪深入,则一阴一阳之火,结於血分,肾水不得上济,热退犹可在,热仍不止,故曰死也。
        而衄,邪闭肺络,上行清道,汗出邪泄可生,不然则化源绝矣。
      髓热者邪入至深,至於肾部也。
      热而痉,邪入至深,至於肝部也。以上九条,虽皆不可刺,後文亦间立治法,亦有可生者。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为热病者,按手太阳之脉,由目内眦,斜络於颧,而与足太阳交,是颧者两太阳交处也。太阳属水,水受火沸,故色荣赤,为热病也。
与厥阴脉争见,厥阴木也,水受火之反克,金不来生水反生火,水无容足之地,故死速也。
      少阳之脉,色荣颊前,为热病者,按手太阳之脉,出耳前,过客主人前,「足少阳穴」交颊至目锐眦,而交足少阳,是颊前两少阳交处也。少阳属相火,火色现於二经交会之处,故为热病也。与少阴脉争见,少阴属君火,二火相炽,水难为受,故亦不出三日而死也。
    ”附注:1。阳脉之极虽云死微较前阴阳俱静有差,此证犹可大剂急急救阴,亦有活者。盖已得汗而阳脉躁甚,邪强正弱,正尚能与邪争,若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理,只在留之得法耳,至阴阳俱静,邪气深入,下焦阴分正无捍邪之意,直听邪之所为,不死何待。2。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此一句实治温热之吃紧大纲,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真能体味此理,则思过半矣。此论中治法实从此处入手。
    9评热病论帝曰:「有温病者,汗出辄复热,脉躁汗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今邪气交争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  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邪气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
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此节语意自明,经谓必死之证,谁敢谓生,然药之得法,有可生之理,前所谓针药各异用也,详见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中医五绝网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