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学术争鸣 >> 正文

要进一步认识清与浊第 2 页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8 21:48:26

  再者,《浊》文在“论属性,浊厚滞而湿清稀”的章段中,有下面一段话:“如《灵枢·经水》说:‘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此中,‘清浊’偏重描述的是血液之清稀和浓厚的不同物质形态;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及《灵枢·阴阳清浊》中‘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则是偏于论述了清浊的生理属性之异”;“《灵枢·根结第五》所云‘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则是强调了浊之内涵多与血分相关之性。”其实以上几段经文正是很好说明了清浊的相对概念,并未能说明浊厚滞而湿清稀。同时也更说明不了“清”之内涵多代表湿邪。

  水液代谢过程的水精

  不能与病理性的清湿混为一谈

  《素问·经脉别论》谓:“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转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阐述了浊气源于食入之谷,水精源于饮入之水,化生为水谷精微,充养血脉,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过程和机理。《浊》文在开头“论源头”一段中引用以上经文后却认为是“……将食谷和饮水代谢分而述之,应当是表达两者不同之意,即浊气源于食入之谷,而清湿源于饮入之水。由于两者都经过脾胃的受纳运化,使二者密切关联而为后世并称为水谷精微。”用“清湿”来等同水精,这岂不是将和浊气同为水谷精微成分的水精与清湿混为一谈,属于精微物质的浊气又怎能从源头、属性方面与病理性的清湿进行比较呢?显然不合理,笔者不敢认同。

  食与饮入于胃所化生的浊气与水精共为水谷精微,只有在脏腑的受盛、运化、输布功能失司时才会酿生壅滞之浊气(内生的致病邪气)及湿邪(内生的邪气),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所以,只有壅滞之浊邪才能与湿邪从病位、属性、病证、辨治诸方面进行对比。

  由于湿性重着黏滞、易伤下,阻滞气机以及多伤及肌腠肢节,在治疗上须着重以化湿、清热利湿、通络活血等法进行治疗,《浊》文已详细论及,本文从略。而水谷浊气壅滞而成的邪浊致病,多壅滞血脉,进而瘀阻血脉,在治疗上除了应注重化浊外,笔者认为更应注重通脉活血祛瘀。笔者在诊治糖尿病等内分泌失调疾病中体会到,只要病程较长,或血脂异常较顽固、心血管疾患,即使未有明显的循环障碍,均可配合化浊、通瘀进行治疗,每取得较好疗效。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5jw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