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报刊文摘 >> 经验交流 >> 正文

胃下垂外治法疗

www.yodicraft.com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7 14:11:50
王维恒  安徽省怀宁血吸虫病防治站 

  胃下垂好发于老年人、瘦长体形者、经产妇、长期卧床少动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致体质虚弱的人。胃下垂可使胃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状,餐后或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站立性晕厥、全身乏力、心慌和直立时低血压等表现。
  目前尚无根治胃下垂的药物和方法,只能依靠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增加腹腔压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等保健措施来改善症状。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常用补中益气丸等治疗。这里介绍几则中医外治法,对改善胃下垂症状有一定疗效。
  中药敷脐法 
  药用蓖麻仁10g,五倍子5g,共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纱布包裹,每日早、中、晚各热熨1次,隔4天换药1次。
  注意:孕妇和吐血者忌用。
  灸神阙穴法 
  1.药灸法:药用黄芪、党参、丹参各15g,当归、白术、白芍、枳壳、生姜末各10g,升麻、柴胡各6g。食欲减退者加鸡内金10g,大便溏者加焦六曲10g。上药除生姜外,焙干,共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用法:将药末10g填神阙穴,铺平呈圆形,直径约2~3cm,再用8cm×8cm胶布贴紧。每隔3天换药末1次,每天隔药艾灸1次(药与艾之间放一圆形金属盖),艾条长约1.5cm,连灸3壮,以1月为1疗程。可治脾虚气陷之胃下垂。
  2.将生姜1片插数孔,置脐上,用艾条悬起灸之,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最好于每日上午9时左右灸之,灸后胃脘部有温热舒适感为佳。
  贴百会穴法 
  治疗时患者正坐,找到百会穴(后发际中点上约21cm,或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掉,把“升胃饼”(蓖麻子仁10g,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cm、厚1cm的圆形药饼)置于百会穴,用绷带固定。然后令患者俯卧,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连用10天为一个疗程。饭后2小时左右治疗较为适宜。
  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穴,外敷并加热熨,可加强药性的升浮功能,通过经络的通达,对胃起牵引上提的作用,并使胃蠕动加快。
  使用本疗法时,提醒注意两点:
  1.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者以及孕妇忌用。
  2.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患者用药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一些刺激反应,如发红、肿胀、疼痛等,能忍受者可以继续使用,倘若反应较重,则需停止用药。
  挑筋割脂埋线法 
  主穴取上腹部阿是穴、上脘、中脘、下脘、鸠尾、足三里、脾俞、胃俞。气虚配气海;阴虚配三阴交;大便不调配大肠俞、天枢。先用挑筋法:用2%普鲁卡因穴位注射皮丘后,用Ⅰ型针挑针,横刺且拉断挑起表皮,挑出皮内纤维40~60条,缠在针体上拉出,每穴15~20分钟,每次取2穴。创口涂碘酊、外贴止血贴。每疗程结束后,再取足三里(或胃俞)穴,用手术刀矢状方向切开穴位皮肤至皮下约1cm,切除脂肪如豆大,埋6~8cm捆扎如黄豆大羊肠线,缝合1针。均1~2日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据临床报道,用此法治疗胃下垂100例,总有效率可达96%。


文章录入:管理员    责任编辑:中医五绝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www.yodicraft.com 版权所有:中医五绝网 联系电话:0312—3901862 邮编:072761 支持单位:涿州市五绝指针疗法研究所

    电子信箱:webmaster@wujue.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信息产业 冀ICP备11023339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某些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共享资源,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本站删除!